顯示具有 Raspberr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Raspberry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Raspberry PI][Flask] 土炮MJPG Stream

WIKI
Motion JPEGM-JPEGMJPEG,Motion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FourCC:MJPG)是一種影像壓縮格式,其中每一影格圖像都分別使用JPEG編碼。
或許是實作上相對單純好理解,據說MJPEG常用在網路攝影機(IP-Camera)等相關的應用,由於也是相對古老的實作方式,大多的瀏覽器都支援.mjpg格式;在網路上最常被提到的知名套件是MJPG-Streamer ,在輕鬆的設定播放相關參數後可以輕易的將你的攝影機影像投到網頁上.

今天練習用flask實作簡單的mjpg-streamer,算是練練python還有學習一點html與http的概念: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Raspberry Pi]DHT11溫濕度模組 x Node.js = DHT11 Server


這次要來嘗試自DHT11取得的溫溼度資訊以網頁(Web)的形式公布,也就是HTML Server
最後要突破路由器的限制逆風高灰,讓任何的客戶端都能從網際網路連上伺服器,上面就寫著DHT11讀到的溫濕度資訊

整個架構概念如下:
  1. 將DHT11定時(1分鐘一次)讀出的溫濕度寫到某個檔案(th.out)裡
  2. 開啟一個HTML Server,在客戶端連入時,讀取th.out內的資訊,秀在主頁面上
  3. 為了能穿透路由器,讓客戶端能從網際網路連入,我們需要某種類似DDNS的穿牆服務
OK,戰鬥開始!第一步,將DHT11的讀出值定時寫入特定檔案

從先前的Adafruit提供的python程式,我們已經可以很輕鬆的讀出資訊顯示在Console上,只要再利用Bash Script做點小小加工就可以讓DHT11全天候運轉偵測溫濕度:

開啟新Script
#vim outputTh.sh
設定為可執行
#chmod u+x outputTh.sh

在Script寫下:
#!/bin/bash
while :
do
        date > th.out #先輸出當前時間
        $(./Adafruit_Python_DHT/examples/AdafruitDHT.py 11 4) >> th.out   #輸出DHT11資訊,注意相對路徑
        sleep 60 #在此暫停60秒

done

主要功能是開啟一個無限迴圈,每60秒讀出目前時間以及DHT11資訊,並輸出(覆蓋)th.out

執行此Script!(因為牽涉到底層存取,請給他sudo下去)
#sudo ./outputTh.sh

在此先做個確認,理論上輸出檔案內容應該會長這樣:
20160507 14:14:03
Temp=29.0*C  Humidity=62.0%

最後讓此Script在背景以nohup執行
$nohup sudo ./outputTh.sh &


第二步,設定DHT11 Server(HTML Server)

這裡選擇最好上手的Node.js,這是個整合的很好的伺服器端執行環境,可以把他想像成事件驅動架構,對開發者而言,只要搞懂各事件(Event)的發出時機,並且寫下相對應的處理常式(Event Handler)即可

首先是安裝Node.js
#sudo apt-get install -y nodejs

接著開啟一個Java Script:
#vim server.js

內容寫這樣:

var http = require("http")  '引入http模組

http.createServer(function(request,response){
 response.writeHead(200 , {"Content-type":"text/plain"});
 response.write(fs.readFileSync('./date.out'));
 response.end();

}).listen(8888);

以上Script要這樣解釋:


  1. 程式走到第三行時,會從http模組呼叫createServer函式
  2. createServer()引數1是客戶端連上時要做的回應動作,既然是一連串的動作所以是一個函式而不是變數,就是所謂的回呼啦(Call-back)
  3. 在這裡的回應動作是,讀出th.out的內容在主畫面上輸出
  4. 而createServer()會吐回一個伺服器物件,呼叫此物件的listen(),表示啟動監聽連入需求,這裡使用的監聽埠口為8888

值得一提的是,node.js的任何函式幾乎都有同步/非同步兩個版本,一開始使用了fs.readfile,(註:讀取檔案的非同步版本),結果實際讀取檔案的時機不見得在函式呼叫後,所以可能會在response.end()前都沒讀出buffer,常常以exception收場

所以這裡讀取檔案的函式必須要用同步呼叫(Blocking IO),即為fs.readFileSync()的return值就是讀出的字串

最後以Node.js啟動剛剛寫好的Script
#nodejs server.js

此時來做個小小測試,看看是否能在區域網路內看到網頁,開瀏覽器連上:
http://192.168.1.1:8888


好的,區域網路內連上DHT11 Server沒問題了,最後記得讓DHT11 Server登出後也能在背景執行:
$nohup nodejs server.js &


第三步,先別管DHT11 Server了,你聽過ngrok嗎?看看他們官網的圖示,他們就是有辦法讓你的伺服器暴露在路由器之外,

首先是安裝,在apt-get上沒有此套件,我們直接下載執行檔解壓縮即可

下載:
$wget https://bin.equinox.io/c/4VmDzA7iaHb/ngrok-stable-linux-amd64.zip
解壓縮:
$unzip ngrok.zip

取得!接著的動作十分簡單,可以想像這個軟體做的動作就是左耳進右耳出,把封包轉送出/ngrok伺服器,啟動ngrok,引數打入:

$ngrok http 8888

意義就是以http協定轉接DHT11 Server監聽埠口(port:8888),嘿!逼哩八啦他還給你一個很神秘的網址,把他貼上瀏覽器就知道………哇!DHT11 Server走入人群了!


用手機從3G網路測試看看…嗯…沒問題!
以後回家前就可以先知道家裡溫濕度如何了(那又怎樣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Raspberry Pi] Ad Hoc


Ad Hoc,拉丁原文有"將就的、隨意的"的語意,在Wifi協定中代表"無線隨意網路",也就是不需要中央基地台,通訊端之間即能夠構成的網絡

相較於Ad Hoc模式,Infrastructure就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中心輻射式網路拓樸,網路內通訊統一透過中央基地台分發

在Linux下設定Ad Hoc模式的步驟非常簡單,只要改/etc/network/interface內設定再重開裝置即可!
參考:http://spin.atomicobject.com/2013/04/22/raspberry-pi-wireless-communication/

步驟:

  1. $sudo vim /etc/network/interface #改網路設定
  2. wlan0設定如下
    1. iface wlan0 inet static   #靜態IP
    2. address 192.168.1.1      #設定IP
    3. netmask 255.255.255.0    #設定子網路遮罩
    4. wireless-channel 1  #訊號通道
    5. wireless-essid RPiAdHocNetwork #暴露在可用的Wifi清單中的名稱
    6. wireless-mode ad-hoc #模式:ad-hoc
  3. 存檔
  4. $sudo ifdown --force wlan0  #先將wlan0關閉(強制下架)
  5. $sudo ifup wlan0 #再將wlan0重新打開,套用方才設定的設定值

如此一來就可以了,果真隨意簡單

原先以為通訊上不用經過HUB或許傳輸上會變快,殊不知ad hoc是比Infrastructure更為古老的架構,許多針對Wifi傳輸最佳化的方法可能都不支援,而且還帶有一些毛病,參考此篇:Limitations of Ad Hoc Mode Wireless Networking


實際用iperf測速,使用Ad Hoc相較於Infrastructure,傳輸速度完全沒有提昇,該是嘗試Wifi Direct看看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Raspberry PI] PWM


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以數位方式控制高低電位週期比例來達到模擬類比電壓的效果,比方說控制馬達速度、LED燈亮度...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是模擬的方式所以PWM訊號頻率其實也會出現在輸出訊號的頻譜裏,當然也要輸出裝置頻寬夠高才能夠被察覺.

樹莓派身為一塊萬用開發版當然有辦法輸出PWM,目前查到有下面幾個方法:


  • RPi.GPIO
    • 指令下達方式:Python
    • PWM生成方式:軟體模擬
    • 安裝
        •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dev python-rpi.gpio
    • 用法:
        • #sudo python #進入Python
        • >>import RPi.GPIO as GPIO
        • >>GPIO.setmode(GPIO.BCM)
        • >>GPIO.setup(18, GPIO.OUT)    #設定GPIO18為輸出腳
        • >>pwm = GPIO.PWM(18, 500)   #建立PWM實例,在GPIO18輸出,頻率為500Hz
        • >>pwm.start(100) #開始輸出DUTY=100%的脈波
    • 心得:
      • 用在伺服馬達(Servo)上會感覺到顫振,確實是用軟體方式來輸出,持續輸出脈寬的重複性不佳,大概只適合做LED燈控制等人機應用.
      • 軟體輸出方式大概是以系統內建計時器,去計時控制輸出腳位為高位/低位,由於Linux並非即時系統,各行程(process)無法保證被定時呼喚,因此即便系統計時器是可靠的,在上位做控制的行程也沒辦法總是在計時到達的當下去處理.



  • RPIO
    • 指令下達方式:Python
    • PWM生成方式:半軟體模擬?(文件上寫著透過DMA通道,不太清楚背後機制)
    • 安裝
        •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setuptools
        • #sudo easy_install -U RPIO
    • 用法:
        • #sudo python #進Python
        • >> from RPIO import PWM
        • >> servo = PWM.Servo()           #建立一個Servo實例,預設週期為50Hz
        • >> servo.set_servo(18,1500)    #在GPIO18上持續輸出脈寬為1500us的脈波
        • >> servo.set_servo(19,10000)  #在GPIO19上持續輸出脈寬為10000us的脈波
    • 心得:
        • 發現如果將其中一隻Pin輸出關閉,所有輸出都會被關閉,不知道是不是BUG?
        • 可以多通道輸出(但不曉得通道代表什麼意思),比方說
          • >> servo0 = PWM.Servo(0)
          • >> servo1 = PWM.Servo(1)
          • 如此就建立了兩個Servo物件對應到不同的DMA通道,但操作起來仍發現會相互干擾
        • 顫陣比GPIO小,但仍能感受到.


  • pigpio
    • 指令下達方式:pipe 、c-interface、python
    • PWM生成方式:軟體模擬(p指令)、硬體輸出(hp指令)

      •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joan2937/pigpio #跟上最新版
      • cd PIGPIO
      •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 用法(pipe方式):

      • #sudo pigpiod #喚起掌管輸出入的專用daemon
      • #pigs  p 19 255 #在GPIO19上輸出DUTY 100%的PWM信號(軟體模擬輸出)
      • #pigs hp 18 100 500000#在GPIO18上輸出頻率為100Hz DUTY為50%的PWM信號(硬體直接輸出)

    • 心得:
      • "硬"PWM,直接用樹莓派BCM2835晶片內建兩個底層PWM輸出單元生成PWM信號,直接以IC輸出信號重複性一定是最穩定的,也就是脈寬不會有忽大忽小的問題
        • pigpio只是作為寫入晶片上特定registor的API罷了
      • BCM2835只有兩個PWM通道(Channel),甚至在Pi2上只有一隻引腳被接到介面IO上,而Raspberry PI B+則有GPIO18,GPIO19可用.
      • 操作起來真的是顫陣最低的(滿意)!
      • 另外要說pigpio的shell指令很豐富,初期拿來測試硬體相當順手,文件也建立的很完整(滿意)!
      • 各型Raspberry PI GPIO表:http://elinux.org/RPi_BCM2835_GPIOs
從BCM2835文件可以發現這塊晶片頂多只能輸出兩個PWM信號,真要再多的話就要以通訊方式(I2C UART)送出命令透過PWM IC代為輸出穩定的PWM信號了,類似透過這樣的晶片

後記:
即便是用了Hardware PWM,功率電路之間的相互干擾也是另一令人頭痛的因素....尚待努力


其他參考:
BCM2835硬體Sheet



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Raspberry Pi]DHT11溫濕度模組 x Google sheet

很久以前參加了台灣樹莓派的社群聚會,認識了DHT11這款溫濕度監控模組,其主要是顆溫濕度感測器,可以輸出溫度、相對濕度兩種資訊,但對應用者而言,在乎的是怎麼跟這小東西交換資訊。

在那場聚會裡,主講者sosorry先生分享了如何實做底層Linux Driver去實現One-wire protocol去跟DHT11溝通取得資料,實做Linux Driver是件精彩的事,但需要花點功夫理解,小弟不才一直沒有動手操作了一遍,一直到最近,在國外網站Adafruit發現已有非常簡單的應用方法,甚至在文末追加了存取google sheet的方法,使得你量測到的資料可以追加在google sheet,實現了隨時隨地透過google監控家中溫/濕度,甚至是簡單的紀錄與分析,十分有趣!

原文出處:https://learn.adafruit.com/downloads/pdf/dht-humidity-sensing-on-raspberry-pi-with-gdocs-logging.pdf
在這邊分享(翻譯)出來:

1.硬體準備:

因為原文是用Adafruit的轉接板作為範例,這裡忽略掉原文的說明,可以參考這裡的圖示連接
基本上只需連接三隻腳,3.3V , GND , 以及訊號線。


NOTE: 我是去光華商場買了長得像這樣的DHT11模組,他是將原本的DHT11焊在PCB板上,並加上了PULL-UP電阻,大概幾十塊錢。

其中S腳是訊號線,-是地,中間那根則是3.3V電源
因為已經加上了PULL-UP電阻,所以訊號線的部份不需要額外掛電阻,這點跟上面範例稍微不同,需要稍加注意。

2. 軟體部份:

下載Adafruit分享的git package,裡面有範例程式,以及Adafruit撰寫的DHT11驅動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adafruit/Adafruit_Python_DHT.git

準備好Python環境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python-dev python-openssl

安裝Adafruit 驅動套件
#cd Adafruit_Python_DHT       //去剛剛git clone下載好的位置
#sudo python setup.py install    //安裝套件

準備到這裡就已經完成,接著就是執行Adafruit已準備好的測試程式來看看
#cd examples     //前往範例資料夾
#sudo ./AdafruitDHT.py 11 4    //執行測試程式

由於存取底層GPIO需要ROOT權限,所以記得要打sudo
這程式需要兩個引數,第一個引數是Sensor形式,第二個引數是訊號線對應的GPIO號碼

Sensor共有2302(AM2302) , 11(DHT11) , 22(DHT22)三個選項

如果電路系統沒有問題的話,應該會印出溫溼度資訊,到此時就打完收工啦! 有夠簡單

3. 將量測資訊寫到Google sheet內

接著來嘗試把溫溼度資訊以試算表的形式逐行記錄下來,透過Google sheet甚至可以在異地監測呢

首先在你的Google Drive裡裡開一個新的Google試算表,將這個試算表取個好名字,例如:"DHT11好好看看我家到底有多熱" (中文在後面可能會卡關,還是取個英文的就好)

原文建議你留下第一列打上標頭,將其他列刪除掉,不然程式會從第1000行寫起,這會有點瞎

接著遵照這裡的指示開啟你的OAuth2權限

如果上述步驟有確實做完的話,會得到一個.json檔案
將這個檔案以筆記本 或是 vim 打開的話,會有一行長得像這樣:
"client_email": "149345334675-md0qff5f0kib41meu20f7d1habos3qcu@developer.gserviceaccount.com",

就是一個Email,這個Email位置就是你要分享為共同編輯的對象,程式會以共同編輯者的身份對表格寫資料。
打開你剛剛建立的Google試算表,右上角有個分享,填入這個email,記得權限要開成可以編輯。

接著回頭回來處理板子上的運作環境,此時還需要安裝額外的套件: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pip
#sudo pip install gspread oauth2client

安裝完畢後,請將剛剛的.json檔,拷貝到 Adafruit_Python_DHT/examples下
然後對Adafruit_Python_DHT/examples/google_spreadsheet.py 稍做編輯,
需要額外編輯處有五處:

#DHT_TYPE = Adafruit_DHT.DHT11  // 將你的Sensor形式設定好
#DHT_PIN = 4 //將你訊號線連接的GPIO腳位設定好
#GDOCS_OAUTH_JSON = 'xxxxx.json'     //將剛剛拷貝到examples下的的.json檔案名稱設定好
#GDOCS_SPREADSHEET_NAME = 'DHT11好好看看我家到底有多熱'    //將你要寫入的google表格名稱設定好
#FREQUENCY_SECONDS = 300  //設定多少秒量測一次並寫入google表格

設定動作就到這邊,沒了!

接著就是執行google_spreadsheet.py開始量測溫/濕度並寫入表格啦!
#sudo ./google_spreadsheet.py

喔耶


後記:
開始持續記載溫濕度以後就嘗試了各種實驗如何讓房間更舒服點……

[2015/07/02] 登出ssh後繼續執行(Nohup指令)
若要在登出ssh後繼續執行程式,下以下指令:
#nohup sudo ./google_spreadsheet.py &






2015年6月14日 星期日

[Raspberry Pi]連結無線網路…連了這麼久阿

好一陣子沒玩Raspberry PI了,弄個無線網路就弄老半天…記起來!

連結到已知AP,使用wpa_supplicant,步驟如下

1. 建立wpa資訊
#wap_passphrase "your_essid" "your_password" > /etc/wpa_supplicant/wps_supplicant.conf
此時會在 /etc/wpa_supplicant/wps_supplicant.conf 檔案裡建立一個block :
 network = {
      ssid = "your_essid"
      psk = "your_password"
}

NOTE: 此檔案可有多個 network = {}  block,即為AP清單

2. 使用wpa_supplicant連結AP,此時呼叫下列指令開啟deamon
#wpa_supplicant -B  -i wlan0 -c /etc/wpa_supplicant/wps_supplicant.conf

NOTE1: 若deamon已開啟,則需要kill -9 先把deamon幹掉再重開,另尋正當方法中…
NOTE2: 另外方式就是重開機重跑wpa_supplicant

3. 確認AP是否已連結,使用iwconfig
#iwconfig wlan0
確認印出的資訊裡是否有ESSID:"your_essid",有了就是連上惹。

3. 最後,向AP要求動態IP
#dhclient wlan0

4. 用ifconfig確認wlan0是否已經獲得IP
看看inet addr 是否有值嚕

PS1: 若wpa_supplicant已經在作用中,使用iwconfig是無效的(不要浪費時間在這裡惹)

PS2: 開機後就使用wpa_supplicant管理無線網路:

設定/etc/network/interfaces,將wlan0的組態改為如下:
allow-hotplug wlan0
iface wlan0 inet manual
wpa-roam /etc/wpa_supplicant/wpa_supplicant.conf

如此一來開機後就會以wpa_supplicant.conf的內容找尋是否有可用的AP,然後自動連接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Raspberry-Pi] 相機模組 x Live555MediaServer




想找到可以遠端觀看Pi-Camera Live-Stream的方法,而且要有一定的即時性,只是嘗試過幾招都不是很理想:


  • Motion 

偵測到背景改變後才開始錄影,就監視攝影機來說是省去錄影空間的好解法,但也因此CPU運算個沒停,即時影像輸出是很不流暢的。

參考1:http://www.instructables.com/id/Raspberry-Pi-as-low-cost-HD-surveillance-camera/?ALLSTEPS

參考2:http://www.instructables.com/id/Raspberry-Pi-Completely-Wireless-IP-Camera-Solar/


  • MJPG-Streamer(live streamer only)
只做影像的live-streaming,跑起來也比motion順暢多,但採用的是HTTP Live Stream協定,強調資料傳送的準確性,而非時間性,實際運作也稱不上流暢

參考1:http://blog.miguelgrinberg.com/post/stream-video-from-the-raspberry-pi-camera-to-web-browsers-even-on-ios-and-android
參考2:https://dotblogs.com.tw/bowwowxx/2015/06/08/151511
參考3:解決/dev/video0 does not support streaming i/o
參考4:照此官方步驟安裝uv4l(驅動Raspberry原廠相機至/dev/video0)
20150526備註:
消掉UVCIOC_CTRL_ADD - Error: Inappropriate ioctl for device的作法
$mjpg_streamer -i "input_uvc.so -n" -o "output_http.so -w ./www" //input_uvc.so引數加上-n

最後因緣際會瞭解了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是種強調即時傳送串流的協定,看了維基百科的介紹,想像起來可能是偏向時間性的傳送協定,所以目標就暫時聚焦在找到實現RTSP的服務啦!

很幸運的Linux上有Live555這個開源軟體,可以讓我們架起簡單的Media Server
官方參考:Live555 Media Server

簡單作法如下:




#wget http://www.live555.com/liveMedia/public/live555-latest.tar.gz   //下載Live555原始碼
#tar -zxvf live555-latest.tar.gz  //解壓縮
#cd live //至live 資料夾
#./genMakefiles linux //按linux架構產生Make檔案
註1:live資料夾下有許多開頭為config.xxxx的檔案,即為對應的genMakefiles組態檔案。
註2:以"linux"架構編譯的執行檔是可以在Pi上運作的,其他架構的還沒試過。

#make //編譯Live555
#make install //佈署編譯後的Live555
註:在Pi上部屬後的Live555執行檔們會被複製到 /usr/local/bin下


  • Step2-啟動Live555MediaServer


#cd /usr/local/bin                // 進到Live555的佈署資料夾
#./live555MediaServer &   // 啟動live555MediaServer,會秀出簡單的說明

此時live555MediaServer就被啟動了並開始連入需求的監聽,播放來源檔案路徑是相對於live5執行檔位置開始計算,也就是說,想要被播放的檔案必須與live555MediaServer執行檔放在一起,或是在其位置下的子資料夾


  • Step3-啟動Pi-Camera

(在此之前要先設定好Pi-Camera唷,可以參考http://www.raspberrypi.org/learning/python-picamera-setup/

#touch rpi.264         // 開一空檔案準備給Pi-Camera作緩衝
註:live555以副檔名辨認播放格式,此處以h264來錄影與播放
 #raspivid -t 999999 -h 180 -w 270 -o rpi.264 //啟動Pi-Camara,並將串流存在rpi.264檔案裡

好的,做到這邊就完成RTSP Server側的簡單設定了,接著要到Client側開串流來看看。


  • Step4-使用VLC觀看線上串流(On Windows)


在VLC下的檔案->開啟網路串流
網址輸入:
rtsp://hostname:8554/rpi.264(因為Step3的串流是輸出到與live555Server同層的檔案裡)

就可以看見流暢的影像啦!
只是…怎麼Time-shifting這麼多哩…覺得是影像在Pi上緩衝太多的關係
這點解決的話就完美了!
To Be Continued....


其他參考:
網路後端的工作筆記
大隻熊的部落格
Python-Camera      // 用Python來控制嚕,進階使用

[LINUX] 快速設定網路磁碟機-SAMBA

最近猛烈的玩起了PI,有時候要從WINDOWS筆電傳檔案給PI,此時不得不倚靠SAMBA了。
這篇筆記主要參考自鳥哥(鳥哥:第十六章、檔案伺服器之二: SAMBA 伺服器)但在這裡只紀錄慣用懶人設定嚕

設定目標:分享LINUX下的帳號資料夾(home),權限管控為LINUX上的User 


  • Step1-安裝SAMBA: 


#apt-get install samba
#apt-get  install samba-common-bin // 在Pi上,這套件是用來取testparm指令的

註解:在Raspbian上安裝後,啟動smbd會有錯誤(nmbd無法啟動,大概是被其他服務卡住),必須重開機,smbd(SAMBA服務)從此過後會於init.d自動載入




  • Step2-設定SAMBA: 


#cp /etc/samba/smb.conf  /etc/samba/smb.conf.master    //複製一份原始參數檔來修改
#vim /etc/init.d/samba/smb.conf .master                          //改在複製品上

[global]下的設定都不用改!預設的登入方式會是user(以帳號登入)
[home]下改變設定:
browseable = yes               //此分享可被瀏覽
read only = no                   //開放家資料夾可寫入
create mask = 0775            //開放檔案讀寫權限
directory mask = 0775        //開放資料夾讀寫權限

註:當valid users = %s , 只能以\\server\username的方式掛載網路磁碟機 否則,可用\\server\home的方式 或是 \\server\labelname 的方式 掛載網路磁碟機 (標籤名等於分享名稱)

在上面的Comment欄位內,原作者建議使用testparm來管理smb.conf,會有檢查參數以及精簡設定的效果

#testparm -s smb.conf.master > smb.conf  //用testparm檢查參數語法是否正確,並套用在smb.conf上


  • Step3-設定SAMBA帳號


鳥哥:在 SAMBA 上面的使用者帳號,必須要是 Linux 帳號中的一個!

所以先在LINUX環境下設定要登入的SAMBA帳號密碼
#useradd username
#passwd username

接著在SAMBA帳號資料庫加入帳號
#pdbedit -a -u username // username必須要在linux帳號內存在

建立samba user , 建立時會要求輸入密碼 , 此密碼是用在WINDOWS掛載網路磁碟機用的!

註解:在遠端側瀏覽、寫入、讀取檔案,全部透過linux uid 做檔案權限控制,簡單的說,根據username在linux下的權限賦予遠端操作檔案權限


  • Step4-重啟smbd 


 #service smbd restart


  • Step5-WINDOWS側設定  


在我的電腦上右鍵->連線網路磁碟機
代號隨便填,
資料夾填\\server\username(這是因為SAMBA設定valid user = %s的關係)

帳號:剛剛加入的帳號名 username
密碼:pdbedit指令設定的密碼

備註: 在CentOS下,SAMBA服務可能會被selinux擋住,此時要去作selinux進階設定
鳥哥-SELinux 的相關議題

 大功告成~

後記1:pdbedit -L -v (列出所有使用者,忘記有哪些帳號時可以回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