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7日 星期四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LINUX] 跨網域連接NFS伺服器 - Part2 - 透過ssh tunnel連接NFS
透過Part1,example.ddns.net:22已經開通,通過這個連接點再配合Virtual Server連接到內網伺服器進行ssh登入,可以開始在異地登入ssh替伺服器做設定
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LINUX] 垮網域連接NFS伺服器 - Part1 - 設定DDNS與Virtual Server
目前有某台CentOS主機放在老家作為個人小伺服,硬碟裡面收藏了無數家珍(嘿嘿),只是就算開了NFS服務(Network File Systme)也只能在老家的區域網路內使用,回到租屋處該怎麼透過網際網路連回去呢?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Raspberry Pi] Ad Hoc
Ad Hoc,拉丁原文有"將就的、隨意的"的語意,在Wifi協定中代表"無線隨意網路",也就是不需要中央基地台,通訊端之間即能夠構成的網絡
相較於Ad Hoc模式,Infrastructure就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中心輻射式網路拓樸,網路內通訊統一透過中央基地台分發
在Linux下設定Ad Hoc模式的步驟非常簡單,只要改/etc/network/interface內設定再重開裝置即可!
參考:http://spin.atomicobject.com/2013/04/22/raspberry-pi-wireless-communication/
步驟:
- $sudo vim /etc/network/interface #改網路設定
- wlan0設定如下
iface wlan0 inet static #靜態IP
address 192.168.1.1 #設定IP
netmask 255.255.255.0 #設定子網路遮罩
wireless-channel 1 #訊號通道
wireless-essid RPiAdHocNetwork #暴露在可用的Wifi清單中的名稱
wireless-mode ad-hoc #模式:ad-hoc
- 存檔
- $sudo ifdown --force wlan0 #先將wlan0關閉(強制下架)
- $sudo ifup wlan0 #再將wlan0重新打開,套用方才設定的設定值
如此一來就可以了,果真隨意簡單
原先以為通訊上不用經過HUB或許傳輸上會變快,殊不知ad hoc是比Infrastructure更為古老的架構,許多針對Wifi傳輸最佳化的方法可能都不支援,而且還帶有一些毛病,參考此篇:Limitations of Ad Hoc Mode Wireless Networking
實際用iperf測速,使用Ad Hoc相較於Infrastructure,傳輸速度完全沒有提昇,該是嘗試Wifi Direct看看
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Raspberry-Pi] 相機模組 x Live555MediaServer
想找到可以遠端觀看Pi-Camera Live-Stream的方法,而且要有一定的即時性,只是嘗試過幾招都不是很理想:
- Motion
偵測到背景改變後才開始錄影,就監視攝影機來說是省去錄影空間的好解法,但也因此CPU運算個沒停,即時影像輸出是很不流暢的。
參考1:http://www.instructables.com/id/Raspberry-Pi-as-low-cost-HD-surveillance-camera/?ALLSTEPS
參考2:http://www.instructables.com/id/Raspberry-Pi-Completely-Wireless-IP-Camera-Solar/
- MJPG-Streamer(live streamer only)
參考1:http://blog.miguelgrinberg.com/post/stream-video-from-the-raspberry-pi-camera-to-web-browsers-even-on-ios-and-android
參考2:https://dotblogs.com.tw/bowwowxx/2015/06/08/151511
參考3:解決/dev/video0 does not support streaming i/o
參考4:照此官方步驟安裝uv4l(驅動Raspberry原廠相機至/dev/video0)
20150526備註:
消掉UVCIOC_CTRL_ADD - Error: Inappropriate ioctl for device的作法
$mjpg_streamer -i "input_uvc.so -n" -o "output_http.so -w ./www" //input_uvc.so引數加上-n
最後因緣際會瞭解了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是種強調即時傳送串流的協定,看了維基百科的介紹,想像起來可能是偏向時間性的傳送協定,所以目標就暫時聚焦在找到實現RTSP的服務啦!
很幸運的Linux上有Live555這個開源軟體,可以讓我們架起簡單的Media Server
官方參考:Live555 Media Server
簡單作法如下:
- Step1-下載與編譯Live555(參考http://www.live555.com/liveMedia/#config-unix):
#wget http://www.live555.com/liveMedia/public/live555-latest.tar.gz //下載Live555原始碼
#tar -zxvf live555-latest.tar.gz //解壓縮
#cd live //至live 資料夾
#./genMakefiles linux //按linux架構產生Make檔案
註1:live資料夾下有許多開頭為config.xxxx的檔案,即為對應的genMakefiles組態檔案。
註2:以"linux"架構編譯的執行檔是可以在Pi上運作的,其他架構的還沒試過。
#make //編譯Live555
#make install //佈署編譯後的Live555
註:在Pi上部屬後的Live555執行檔們會被複製到 /usr/local/bin下
- Step2-啟動Live555MediaServer
#cd /usr/local/bin // 進到Live555的佈署資料夾
#./live555MediaServer & // 啟動live555MediaServer,會秀出簡單的說明
此時live555MediaServer就被啟動了並開始連入需求的監聽,播放來源檔案路徑是相對於live5執行檔位置開始計算,也就是說,想要被播放的檔案必須與live555MediaServer執行檔放在一起,或是在其位置下的子資料夾
- Step3-啟動Pi-Camera
(在此之前要先設定好Pi-Camera唷,可以參考http://www.raspberrypi.org/learning/python-picamera-setup/)
#touch rpi.264 // 開一空檔案準備給Pi-Camera作緩衝
註:live555以副檔名辨認播放格式,此處以h264來錄影與播放
#raspivid -t 999999 -h 180 -w 270 -o rpi.264 //啟動Pi-Camara,並將串流存在rpi.264檔案裡
好的,做到這邊就完成RTSP Server側的簡單設定了,接著要到Client側開串流來看看。
- Step4-使用VLC觀看線上串流(On Windows)
在VLC下的檔案->開啟網路串流
網址輸入:
rtsp://hostname:8554/rpi.264(因為Step3的串流是輸出到與live555Server同層的檔案裡)
就可以看見流暢的影像啦!
只是…怎麼Time-shifting這麼多哩…覺得是影像在Pi上緩衝太多的關係
這點解決的話就完美了!
To Be Continued....
其他參考:
網路後端的工作筆記
大隻熊的部落格
Python-Camera // 用Python來控制嚕,進階使用
[LINUX] 快速設定網路磁碟機-SAMBA
最近猛烈的玩起了PI,有時候要從WINDOWS筆電傳檔案給PI,此時不得不倚靠SAMBA了。
這篇筆記主要參考自鳥哥(鳥哥:第十六章、檔案伺服器之二: SAMBA 伺服器)但在這裡只紀錄慣用懶人設定嚕
設定目標:分享LINUX下的帳號資料夾(home),權限管控為LINUX上的User
#apt-get install samba
#apt-get install samba-common-bin // 在Pi上,這套件是用來取testparm指令的
註解:在Raspbian上安裝後,啟動smbd會有錯誤(nmbd無法啟動,大概是被其他服務卡住),必須重開機,smbd(SAMBA服務)從此過後會於init.d自動載入
#cp /etc/samba/smb.conf /etc/samba/smb.conf.master //複製一份原始參數檔來修改
#vim /etc/init.d/samba/smb.conf .master //改在複製品上
[global]下的設定都不用改!預設的登入方式會是user(以帳號登入)
[home]下改變設定:
browseable = yes //此分享可被瀏覽
read only = no //開放家資料夾可寫入
create mask = 0775 //開放檔案讀寫權限
directory mask = 0775 //開放資料夾讀寫權限
註:當valid users = %s , 只能以\\server\username的方式掛載網路磁碟機 否則,可用\\server\home的方式 或是 \\server\labelname 的方式 掛載網路磁碟機 (標籤名等於分享名稱)
在上面的Comment欄位內,原作者建議使用testparm來管理smb.conf,會有檢查參數以及精簡設定的效果
#testparm -s smb.conf.master > smb.conf //用testparm檢查參數語法是否正確,並套用在smb.conf上
鳥哥:在 SAMBA 上面的使用者帳號,必須要是 Linux 帳號中的一個!
所以先在LINUX環境下設定要登入的SAMBA帳號密碼
#useradd username
#passwd username
接著在SAMBA帳號資料庫加入帳號
#pdbedit -a -u username // username必須要在linux帳號內存在
建立samba user , 建立時會要求輸入密碼 , 此密碼是用在WINDOWS掛載網路磁碟機用的!
註解:在遠端側瀏覽、寫入、讀取檔案,全部透過linux uid 做檔案權限控制,簡單的說,根據username在linux下的權限賦予遠端操作檔案權限
#service smbd restart
在我的電腦上右鍵->連線網路磁碟機
代號隨便填,
資料夾填\\server\username(這是因為SAMBA設定valid user = %s的關係)
帳號:剛剛加入的帳號名 username
密碼:pdbedit指令設定的密碼
備註: 在CentOS下,SAMBA服務可能會被selinux擋住,此時要去作selinux進階設定
鳥哥-SELinux 的相關議題
大功告成~
後記1:pdbedit -L -v (列出所有使用者,忘記有哪些帳號時可以回想一下)
這篇筆記主要參考自鳥哥(鳥哥:第十六章、檔案伺服器之二: SAMBA 伺服器)但在這裡只紀錄慣用懶人設定嚕
設定目標:分享LINUX下的帳號資料夾(home),權限管控為LINUX上的User
- Step1-安裝SAMBA:
#apt-get install samba
#apt-get install samba-common-bin // 在Pi上,這套件是用來取testparm指令的
註解:在Raspbian上安裝後,啟動smbd會有錯誤(nmbd無法啟動,大概是被其他服務卡住),必須重開機,smbd(SAMBA服務)從此過後會於init.d自動載入
- Step2-設定SAMBA:
#cp /etc/samba/smb.conf /etc/samba/smb.conf.master //複製一份原始參數檔來修改
#vim /etc/init.d/samba/smb.conf .master //改在複製品上
[global]下的設定都不用改!預設的登入方式會是user(以帳號登入)
[home]下改變設定:
browseable = yes //此分享可被瀏覽
read only = no //開放家資料夾可寫入
create mask = 0775 //開放檔案讀寫權限
directory mask = 0775 //開放資料夾讀寫權限
註:當valid users = %s , 只能以\\server\username的方式掛載網路磁碟機 否則,可用\\server\home的方式 或是 \\server\labelname 的方式 掛載網路磁碟機 (標籤名等於分享名稱)
在上面的Comment欄位內,原作者建議使用testparm來管理smb.conf,會有檢查參數以及精簡設定的效果
#testparm -s smb.conf.master > smb.conf //用testparm檢查參數語法是否正確,並套用在smb.conf上
- Step3-設定SAMBA帳號
鳥哥:在 SAMBA 上面的使用者帳號,必須要是 Linux 帳號中的一個!
所以先在LINUX環境下設定要登入的SAMBA帳號密碼
#useradd username
#passwd username
接著在SAMBA帳號資料庫加入帳號
#pdbedit -a -u username // username必須要在linux帳號內存在
建立samba user , 建立時會要求輸入密碼 , 此密碼是用在WINDOWS掛載網路磁碟機用的!
註解:在遠端側瀏覽、寫入、讀取檔案,全部透過linux uid 做檔案權限控制,簡單的說,根據username在linux下的權限賦予遠端操作檔案權限
- Step4-重啟smbd
#service smbd restart
- Step5-WINDOWS側設定
在我的電腦上右鍵->連線網路磁碟機
代號隨便填,
資料夾填\\server\username(這是因為SAMBA設定valid user = %s的關係)
帳號:剛剛加入的帳號名 username
密碼:pdbedit指令設定的密碼
備註: 在CentOS下,SAMBA服務可能會被selinux擋住,此時要去作selinux進階設定
鳥哥-SELinux 的相關議題
後記1:pdbedit -L -v (列出所有使用者,忘記有哪些帳號時可以回想一下)
2014年11月8日 星期六
Windows網路橋接器 + Raspberri PI
筆記一下消耗我兩晚青春的Windows網路橋接器…
這次要搞定的拓樸結構長這樣:
目標是讓Raspberry PI 還有 筆電 都可以透過Wifi Router上網
首先先建立Windows網路橋接器,將筆電的Wifi介面與Ethernet介面橋接起來:
橋接後照著原先的習慣,讓筆電連接Wifi,
並設定"自動取得IP",讓網路橋接器以DHCP協定向Router要到IP:
Rasperry PI 這邊就要特別注意了,
必須手動設定 靜態IP、子網路遮罩、Gateway,
若以dhclient是要不到DHCPPACK的,因為透過網路橋接器發出的DHCPDISCOVER是以網路橋接器MAC為訊框,導致Router也一直將封包回錯對象,以至於Raspberry PI無法取得動態IP。
(檢查方法:查Router的 /var/log/syslog , 裡面的DHCP相關Log可以發現這個線索)
手動設定的方法如下:
#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編輯網路設定檔案
加入此行:
gateway 192.168.0.1 #可照著上圖的IPv4預設閘道設定
如此一來就沒問題了
這次要搞定的拓樸結構長這樣:
目標是讓Raspberry PI 還有 筆電 都可以透過Wifi Router上網
首先先建立Windows網路橋接器,將筆電的Wifi介面與Ethernet介面橋接起來:
橋接後照著原先的習慣,讓筆電連接Wifi,
並設定"自動取得IP",讓網路橋接器以DHCP協定向Router要到IP:
Rasperry PI 這邊就要特別注意了,
必須手動設定 靜態IP、子網路遮罩、Gateway,
若以dhclient是要不到DHCPPACK的,因為透過網路橋接器發出的DHCPDISCOVER是以網路橋接器MAC為訊框,導致Router也一直將封包回錯對象,以至於Raspberry PI無法取得動態IP。
(檢查方法:查Router的 /var/log/syslog , 裡面的DHCP相關Log可以發現這個線索)
手動設定的方法如下:
#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編輯網路設定檔案
加入此行:
auto eth0
iface eth0 inet static
address 192.168.0.51 #注意要跟Router同網域,而且此IP未被其它人佔用
netmask 255.255.255.0
network 192.168.0.254 #注意要跟Router同網域
broadcast 192.168.0.255
#注意要跟Router同網域gateway 192.168.0.1 #可照著上圖的IPv4預設閘道設定
如此一來就沒問題了
訂閱:
文章 (Atom)